2025年9月18日-20日 | 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

September 18-20 2025 | Beijing CIAE China

双碳目标下的两会答卷:破局绿色转型,解锁发展新动能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阴霾笼罩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使命。我国提出的“双碳”目标,宛如一座明亮的灯塔,为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指引着坚定的方向。2025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双碳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吸引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我国积极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成果丰硕。众多企业踊跃投身绿色制造实践,部分工业基础雄厚的省份已建成数十家绿色工厂,其单位产品能耗、水耗等指标大幅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此基础上,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将进一步提升绿色制造标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零碳发展模式。通过在园区和工厂层面实现清洁能源替代、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以及碳排放的精准管控,为其他地区和企业树立标杆,引领更多行业和区域迈向低碳、零碳未来。

自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市以来,交易活跃度稳步提升。截至2024年2月26日,该市场已覆盖二氧化碳年排放量高达51亿吨,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累计成交量突破数亿吨,成交额突破百亿元。但目前碳市场覆盖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等少数重点排放领域。此次将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纳入其中,意义重大。

这些行业碳排放总量在我国碳排放总量中占比颇高,纳入碳市场后,市场机制将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激励企业通过技术革新、节能减排等手段降低碳排放,以更低成本实现碳减排目标,进一步完善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运行机制,增强市场流动性与活跃度。与此同时,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能够更科学、精准地调控碳排放总量与强度,为双碳工作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image

随着全球加速迈向碳中和时代,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日益凸显。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出口在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当下,我国制造业在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时面临诸多挑战,如供应链全链路贯通困难、行业碳数据库匮乏等。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迫在眉睫。通过精准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企业能够清晰掌握产品在生产、运输、销售等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情况。

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碳标识认证制度,一方面可满足国际市场对产品碳信息披露的要求,提升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将推动国内企业强化绿色供应链管理,加速产业升级。相关数据显示,在已实施碳足迹管理和碳标识认证的部分行业,企业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优化供应链等措施,碳排放强度平均下降了10%-20%,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附加值显著提升。

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沙戈荒”地区太阳能资源得天独厚,据估算,可开发利用的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可达数亿千瓦。海上风电方面,我国漫长的海岸线蕴藏着巨大的风能资源。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截至2023年12月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15.16亿千瓦,占中国发电总装机的51.9%,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接近40%。

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并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举措。这将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有力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同时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煤电在我国能源体系中仍占据重要地位,短期内难以被完全替代,但也是碳排放的重点领域。开展煤电低碳化改造试点示范,是推动传统能源产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探索。通过采用先进的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S)、提高机组发电效率、优化燃烧技术等手段,能够有效降低煤电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一些先行试点的煤电企业已取得显著成效,单位发电量的碳排放降低了15%左右。这不仅有助于减少煤电行业的碳排放总量,也为传统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推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发展,共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image

我国始终积极履行《巴黎协定》承诺,在国内大力推进各项减排行动,为全球碳减排贡献巨大力量。通过规划生态修复工程、绿色交通体系建设工程、低碳城市建设工程等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重大工程,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积极与其他国家分享绿色发展经验、技术和解决方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例如,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与沿线国家开展了诸多绿色能源、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合作项目,帮助相关国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携手应对全球性环境挑战,在全球气候治理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作用。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双碳相关举措意义深远,从产业转型到能源结构优化,从国内行动到国际合作,全方位、系统性地涵盖了双碳工作的关键领域。这些举措目标明确、路径清晰,将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筑牢根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步迈进,同时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在未来的发展中,全社会应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各行业、各领域齐心协力,将这些政策举措扎实落地,共同开创绿色发展的崭新局面。

免责声明:信息引用转载来源于其他机构或网站,且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保证内容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最终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与我们联系处理,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