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8日-20日 | 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

March 18-20 2025 | Beijing CIAE China

十五五展望!氢能是解决新能源“内卷”的重要力量!中国是全球距离氢能产业化最近的国家。

中国可能是全球氢能产业链最趋于完整的国家,也可能是全球距离氢能产业化最近的国家。

中集集团总裁战略顾问郑贤玲在《我国氢能产业化之路与政策建议》谈到,氢能产业化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因为氢能行业几乎没有可以模仿的经验,所以,需要从实践中摸索通往未来的路。

郑贤玲分享了中国氢能产业是如何以自下游推动上游的方式发展来实现行业的技术进步、产业认知、行业标准和产业政策的建立。

当前,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模式相互贯通让氢能产业化具备了条件。

郑贤玲强调,中国是目前在上下游同时发力的主要国家,技术积累、成本优势和氢能资源禀赋综合优势最明显,所以有机会率先实现氢能产业化。

郑贤玲指出,中国氢能行业发展可以被划分为两个阶段,在2019年之前,是以燃料电池汽车为主导,以创业性企业为主导的发展路径。而2019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氢被纳入到能源体系,大型能源企业纷纷进入氢能行业,而且慢慢成为这个行业的主导。现阶段,氢能产业则由原先的下游主导转为上游主导的发展趋势。

在第一个阶段,即由下游推动上游产业发展的阶段,如上海、如皋、云浮、北京等地,以当地招商引资为指引带动氢能产业的早期阶段的发展,初步探索了氢气补贴、站内制氢、氢能汽车高速公路免费、70MPa储氢瓶、30MPa-50MPa长管拖车、特别电价等氢能政策。

事实上,通过这种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带来了显著的成效:培育了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供应链,构建了中国燃料电池产业集群和上下游生态;燃料电池性能和成本得到优化,达到了产业化的基本条件;培育了氢能行业的人才队伍;形成了一批电解槽制造业和配套体系以及激发了能源企业对氢能的投资热情。

但是,这种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由于缺乏从示范到产业化的引导性政策,产业链没有闭环;缺乏对绿氢产业与新型电力系统整体规划,激励机制不到位。

image

氢能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杂产业,需要具有影响力的协调部门。但是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带来绿氢技术不成熟,制氢成本高于预期,缺乏集中资源和技术攻关的重点项目;用氢与产氢错位,氢气成本高;氢能储运和加氢站标准苛刻,氢能运行的政策成本高;燃料电池创业型企业主导,整车厂不积极,燃料电池没有终端用户等问题长期存在。

而现如今,氢能产业开始转向由上而下驱动的阶段,大家要从自下而上的发展中总结经验,制定新的发展思路。

第一,建议设立国家氢能产业创新中心,跨行业的顶层设计;

第二,建议加强氢能基础建设,打通氢能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通道;

第三,建议给予氢能生产端和应用端特别电价和特别路权,降低氢能发展的制度成本;

第四,建议打造规模化应用的示范项目,在氢能富集的地区开展全产业链示范和多领域应用,氢能应用自北向南推进;

第五,建议完善氢能人才培育机制、提升整体研发水平;

第六,建议加强国际交流,引进专业人才;

第七,建议尊重初创产业的商业模式,给予氢能关键技术龙头企业金融支持。

巅峰氢储:中国可能是全球氢能产业链最趋于完整的国家,也可能是全球距离氢能产业化最近的国家。

十五五能源展望

我国能源行业五个趋势以及中国在世界第三次世界能源转型中的主导作用时,发现光伏、风电、储能、电解槽等新能源行业“卷”是这个时代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因为此前两次转型都是朝向能源的资源化,而本次能源转型是朝向能源的制造业化,此前能源贸易交易的是能源本身,而本次能源贸易交易的是生产能源的装备。

资源竞争的代价是战争,而制造业竞争的代价就是“卷成本”。

资源能源用得越多,价格越高,而制造能源用得越多,价格越低。

中国之所以有机会成为本次能源变革的主力,跟我们自身成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和全球制造大国有关系,正是因为中国的制造业条件让全球可再生能源有机会实现与传统能源平价,但也是因为能源的制造业属性让我们难以避免陷入“卷成本”的漩涡。

光伏和风电的波动性使得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受到限制,而供给则因为前期的高度发展被放大。一方面碳中和要求清洁能源比例进一步上升,另一方面,能源系统能够消纳的可再生能源又有限,拿什么来拯救面临资源约束和环境约束且可再生能源产能过剩的能源市场?我想,氢能(包括氢基能源)是十五五期间可以发挥作用的重要力量。

按照我国氢能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十四五是通过示范城市群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的基础建设和示范应用,到十五五,氢能更大的使命是发挥可储存、可运输的特点,与可再生能源构建新型能源的体系,共同推进碳中和目标。

image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下一篇:没有了